close

日期:2012/09/19 ()

行程:Museum of Science, Bus to DC

 

--------------------------------------------------------------------

 

今天是我在波士頓的最後一天,早上吃完早餐後先check out,把行李放在HI Boston的寄物櫃中,一個櫃子是美金3元,就跟我第一天來的時候的櫃子一樣,只是如果是入住當天先來寄放行李,這樣就不用收錢,今天因為晚上我沒有住了,所以就要收錢。

1.jpg  

<寄放行李的櫃子>

 

 

原本今天預定要去新英格蘭水族館(New England Aquarium),但是在第一天的Duck Tour聽到導覽員的介紹,再加上前一天晚上問了一下HI Boston的櫃檯人員,才決定我今天要去的景點科學博物館。

 

科學博物館(Museum of Science),創立於1830年。陳列品包括岩石、礦石、植物、動物標本、火箭和人造衛星模型以及醫學、電學和其他學科的題材。會想來科學博物館的原因,除了我滿喜歡科學之外,在旅遊書或是其他人的網誌中就有看過國外的博物館都很不錯,還有很多可以互動的設計,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因此今天就親自來參觀體驗看看囉。

 

前往科學博物館的方式,搭乘地鐵綠色線到Science Park Station,再走大約五分鐘之內的路程就可以抵達了,交通很方便也很好找,到Science Park Station後就可以看到大大的博物館建築物了,不容易會迷路。

2.jpg  

<Museum of Science>

 

 

抵達博物館後,直接進去博物館的櫃檯就可以買票了,我買的是學生票,票價是美金22元。接下來就跟著我一起看看博物館內究竟有哪些區域吧。

3.jpg  

<科學博物館大廳>

 

 

進入展區後,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型的機械機關,許多的小球由高處釋放,在不同的軌道行走,沿途也會經歷許多的機關,看著小球在經過機關時的通過方式、產生的聲音、行走的軌跡等等,讓許多人看得目不轉睛。這個裝置在台北的科教館前面也有一座,只是在波士頓這裡的大了許多。

4.jpg  

<機械機關>

5.jpg  

<博物館一角>

 

 

在博物館中,我第一個參觀的展場是 Mathematical – A World of Numbers and Beyond,這個展場展示和解說了許多看似深奧難懂的數學公式或是數學原理,他的解說方式不是像在課本中用許多複雜的算式來證明與計算,而是直接用模型、實驗、實際操作來讓大家更可以理解。就拿機率中的常態分布來說吧,為什麼常態分布的圖形長得是中間高兩旁低,越接近中間的平均值數量就越多呢?在這裡就設計了一個實驗,許多的球從上方落下,在中間有許多的障礙物讓球掉落的路徑不同,最後落到下方的收集桶中,等待所有的球都落下後,可以看到最中間的桶子有最多的球,接著往兩旁遞減,這跟常態分布的圖幾乎一模一樣耶!

6.jpg  

< Mathematical – A World of Numbers and Beyond > 

7.jpg  

<機率實驗>

 

 

Making Models,這一區講的是有關於模型的設計與製作,博物館內有這麼多的模型,這些模型該如何去設計才可以栩栩如生,有哪些要注意的細節,在製作上需要考慮什麼等等,在這一個展區內都有介紹,而且不是只有死板的文字,還有使用到影片來介紹,讓大家能夠更快了解。

8.jpg  

<Making Models>

 

 

Mapping the World Around Us,從地圖的判讀、製作,還有地圖上可見到的自然現象行程原因都有介紹,不論是從實際的高山、海岸、陸地轉化成地圖,或者是地圖上的等高線、地形判斷等等,來這一區走一圈都能夠從各式各樣的例子和模型中清楚的了解與學習。

9.jpg  

< Mapping the World Around Us >

 

 

Science in the Park,這一區我很喜歡他的概念與設計,同時也有許多小朋友喜歡在這一區跑跑跳跳。科學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看見,但是我們卻很少去了解到底是哪些原理。這一個展區直接把場景拉到了公園內,介紹公園內的許多設施所運用的科學原理。公園有翹翹版、溜滑梯、盪鞦韆等等的設施,當在操作這一些設施的時候,旁邊就有解說這些設施隱藏了什麼樣的科學原理,像是翹翹版就運用了力矩與力臂的原理,這裡讓參觀的人實際去操作,看看中心點兩旁的不同重量的人該坐在哪個位置才能讓翹翹版平衡。還有不同樣式的溜滑梯,從斜度的不同,或是中間還有波浪起伏的,從同一個高度一起往下滑,究竟哪一個時間最短,在這裡也直接讓參觀的人操作實驗,親自動手做的實驗所得到的結果,能讓印象更深!

10.jpg  

<Science in the Park>

 

 

The Light House – Beaming, Bouncing and Bending Light,這一區展示了光的許多特性,像是光的折射與反射、雷射光的運用、螢光的殘影等等,用這些奇妙又好玩的特性製作出了許多讓大家可以去操作或體驗的遊戲,讓參觀者能夠更加了解日常生活中天天都可以看見的光,原來有這麼多好玩的地方,也可以了解到光的許多原理。

11.jpg  

<The Light House>

 

 

Seeing is Deceiving,俗話說眼見為憑(Seeing is Believing),但是在這裡你親眼看見的,卻不一定是你所看到的那樣,圖畫中有三個樓梯頭尾連在一起,從某一個樓梯開始往下走,明明只有三個樓梯,卻怎麼走也無法走完;或是兩條一樣長的線,但是在一些背景的影響下,眼睛所看見的卻是不一樣長,這一區許許多多的展示,事情狀況並不會等於你親眼所見的狀況,來這裡看看這些看似真實卻又不是親眼看見的樣子,體驗一下眼睛被欺騙的感覺吧。

12.jpg  

< Seeing is Deceiving >

 

 

Energized,能源帶給我們生活許多的便利,從風力、水利、火力到太陽能、核能等等,這些能源是如何產生的,如何運用這些能源,不同的能源產生方式會帶來什麼污染與影響等等,在這一個區域都有豐富的圖畫來說明。在這個區域中有一項我很喜歡的互動展示,這個互動展示有許多的牌子,分別是不同的能源產生方式,機器會先顯示出不同區域的模擬情況與需求,像是這個區域需要多少的能源,但是有什麼樣的能源生產方式無法使用或是成效很低,接著就要在限制的數量內擺放你會使用的能源生產方式,每放上一張牌子,機器就會顯示出目前可產生的能源以及會產生的汙染。例如說,只能放入四個能源產生的牌子,全部選擇太陽能的話,污染雖然最少,但是能產生的電力並不多,如果選擇核能,可能兩張核能的牌子放上去就能達到能源產生標準,但是污染也會非常高,因此該如何利用這個區域的特性,設計出最適合這個區域的能源生產方式,卻又能有最低的污染產生,透過模擬互動的方式,讓參觀者可以好好的思考一番。

13.jpg  

< Energized >

 

 

Beyond the X-Ray,小巧簡單的展區,內容就是利用X光來剖析探測人體的各個構造。

14.jpg  

< Beyond the X-Ray >

 

 

Colossal Fossil: Triceratops Cliff,這一區展示的是許多小朋友最喜歡的恐龍,在展區中央有一隻真實尺寸的巨大暴龍模型,圍繞在周圍的還有許多恐龍的骨骼模型或是圖片,藉由生動的模型與圖畫,再加上文字的解說,讓參觀者除了可以看見栩栩如生的恐龍外,也能對恐龍有更多的了解。

15.jpg  

< Colossal Fossil: Triceratops Cliff >

16.jpg  

<Tyrannosaurus rex>

 

 

Take a Closer Look,生活中有許多常見的東西,但是我們卻很少會去詳細的觀察和了解,這一個展區透過圖片、文字與聲音的解說,加上用手觸摸、用鼻子聞..等等的方式,一步一步帶領參觀者深入了解這些事情或物品。
17.jpg  

< Take a Closer Look >

 

 

冷鋒與暖鋒,這是在前往科學劇場時看到的一個展示,常在氣象報告中聽見的冷鋒面與暖風面,在這裡直接用模型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參觀者能更加了解冷暖峰的特性,而且,為了加深參觀者個印象,在這條鋒面介紹的走廊,冷鋒區的氣溫條得特別低,暖風區的氣溫又條得很高,從頭走到尾,可以更深刻的感受到冷暖風的威力。

18.jpg  

<冷鋒與暖鋒>

 

 

電學劇場,這是波士頓科學博物館的招牌,來到波士頓的科學博物館千萬不能錯過,這個劇場一天只有幾場的演出,可以先跟櫃檯詢問當日的演出時間,在演出快開始前30分鐘就可以先到電學劇場了,在電學劇場周圍也有許多跟電有關的展覽,可以在那邊慢慢參觀,快開演前再去座位上就行了。這個劇場是沒有劃位,座位是直接坐在階梯狀的地板上,先到先坐,在參觀人潮比較多的時候,記得要先來找位置喔。

19.jpg  

<電學劇場>

 

在整個電學劇場的演出中,由主持人先講解一些電的基本原理,接著用設備來產生不同的電展示給大家看,在電產生的過程,聲音會非常大,所以在看的時候要有心理準備,如果有小孩子或是比較怕巨大聲音與光的話,最好要先做好準備。其中最有趣的部份是,因為不同的電會有不同的聲音,或是可以說是不同的音階高低,所以主持人還把利用這些電來演奏一首歌曲呢!雖然電聲音非常大,連續聽久了會有點不舒服,但是這個演出還滿酷的。

20.jpg 21.jpg  

<不同方式產生的電>

 

最後主持人親身示範在安全的保護下,人體可以去引發電流,但是卻不會有影響,最後的展示過程讓大家嘖嘖稱奇,這項實驗是經過非常仔細的規劃,以及有設備與技術的保護,在家裡千萬別亂模仿啊!

22.jpg  

<人體誘發電流>

 

電學劇場透過直接的展示與實驗,讓大家更了解電與科學,來到波士頓的科學博物館千萬不能錯過這一個精采的劇場。

 

 

參觀完電學劇場,我來到了New England HabitatsA Birds World,這兩區是以生物為展覽主題,生活在New England的生物模型與標本和各種鳥類的模型與標本,每一種生物都做得栩栩如生,再利用背景架設出他們生活的環境,彷彿這些動物是真的生活在這裡,下一秒就會活過來。透過最直接的模型與畫面,再加上文字解說,很快就能了解這些生物,不會像是只有看書一樣比較枯燥。
23.jpg  

<New England Habitats>

24.jpg  

25.jpg  

<A Birds World>

 

 

我在博物館參觀的最後一個展區是,這一區是在講科學博物館的歷史,從早期的博物館展示方式、展出物品等等,一直到目前的博物館規劃與博物館理念、願景等等,讓參觀者可以更加了解科學博物館。

26.jpg  

<Museum of Science Then & Now>

 

 

在科學博物館內有一區販售食物的地方,來博物館參觀如果肚子餓了可以來這邊填飽肚子後再繼續逛,但是我早餐吃得比較多,所以就沒有在博物館內吃午餐,也無法分享裡面的食物好不好吃了。不過由於科學博物館就建在查爾斯河旁,從吃飯座位的大型落地窗看出去,風景很漂亮喔!博物館逛累的話,可以來這邊買個飲料休息一下,順便欣賞外面的風景。

27.jpg 28.jpg  

<從博物館內看出去的風景>

 

 

離開博物館之前,我還去了天文劇場,雖然沒有買票進去看天文劇場的演出,在劇場外有展示了許多特別的天文照片,還有九大行星噢,不對,現在是八大行星了,有八大行星模型與介紹,讓參觀者可以一窺天文的奧祕。

29.jpg  

<天文劇場外>

 

 

波士頓科學博物館,在互動與親自動手操作下學習許多科學知識,能在裡面待上一整天都不會膩,如果對科學有興趣的人,很推薦把科學博物館排近行程中,若是在波士頓逛完了歷史景點或是公園,也可以考慮來科學博物館逛一逛,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科學。

 

 

逛完波士頓的科學博物館,搭上地鐵,再度回到昆西市場,離開波士頓之前,要再來品嚐一次美味的龍蝦麵包,回到熟悉的昆西市場,看見熟悉的Boston Chowda,熟悉的龍蝦麵包套餐一樣是美金18.18元,包含一份龍蝦麵包、一杯巧達湯和一杯飲料,龍蝦還是那樣大塊美味彈牙,巧達湯還是一樣香濃好喝,詳細的Boston Chowda記錄與心得,歡迎參考美東流浪之旅 Day 8”

30.jpg  

<地鐵列車>

31.jpg  

<龍蝦麵包+巧達湯>

 

吃完龍蝦,搭乘地鐵先去HI Boston拿行李,再回到位在地鐵紅線的south station站,準備要去搭灰狗巴士了。在走到巴士站的途中,看了看手錶,離車子出發還有好長一段時間,到麥當勞買了一份冰旋風,價格是美金2.77元,口味跟台灣的一模一樣,沒有什麼不同。

32.jpg  

<McFlurry>

 

帶著行李,手裡拿著冰旋風,一個人在乘車地點等待。在波士頓的這五天,我愛上了在這裡悠閒的感覺,沒有紐約的車水馬龍以及快速的步調,但是交通卻又很方便,想要買東西或食物也很好找,波士頓是我在美國流浪的一個月中最愛的一個城市。波士頓再見了,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的!

33.jpg  

<巴士乘車地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o 的頭像
    Hao

    維尼的旅遊部落

    H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